咱先唠唠最近相声圈这档子事儿。杨少华先生刚走没几天,网上又传出来他徒弟大涌在演出里整的新段子,好些人看了直摇头——这事儿啊,真有点扎心。 大涌在台上正抖包袱呢,突然掏出手机接电话,跟观众互动似的说:“哎呦喂,马三立先生来电话啦?”台下观众乐呵着起哄,他就顺着话茬儿编:“马老说那边有个商演,让我赶紧带人过去。”观众问:“不是刚让杨议老师去了吗?”大涌挤眉弄眼道:“马老说了,得要个得过相声一等奖的,那不正好嘛?把这爷俩儿都捎过去,到了那边也能早点团聚。”电话那头好像回了句“缓几天”,大涌倒挺会接话:“行,那咱以后尽量少碰面,联系也别太勤了。” 这话儿搁平时说段子图个乐,没人挑刺儿,可杨少华先生头七都没过呢!您想啊,杨少华是杨议他爸,爷俩儿感情多深?前脚老人家刚闭眼,后脚徒弟就在台上拿“带爷俩团聚”说事儿,这事儿搁谁身上不堵得慌?更别说杨威是人家师父,论起来杨威和大涌也算同门师兄弟,这么编排自己师父的家人,算不算往人伤口上撒盐? 我刷短视频的时候瞅见评论区炸锅了。有人说:“大涌这是飘了吧?师父师爷的事儿都能当梗使。”还有人翻旧账:“之前杨议拜师那点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现在又来这一出,合着就爱拿长辈开涮?”更实在的网友直接说:“相声演员讲究的是德艺双馨,没了口德,再好的段子听着都扎耳朵。” 咱就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相声这行靠的就是人情世故。老艺人常讲“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台上的玩笑得有分寸,尤其是涉及生老病死的事儿。杨少华先生一辈子在相声园子里摸爬滚打,教出来的徒弟不少,杨议能有今儿的位置,多少沾了点父亲的人脉和口碑。大涌作为杨威的徒弟,按理说该懂这些门道儿——师父的前辈、同辈,哪能随便拿来当笑料? 再说杨威,听说兄弟间有点小摩擦,可再怎么着也是血脉相连的家人。大涌这么一折腾,等于把师父推到风口浪尖上:你徒弟拿我家人开涮,我是该骂他不懂事,还是该说他没家教?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犯难,本来好好的师徒情,现在倒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我有个玩相声的朋友说得实在:“现在年轻人讲究个性,可个性不是没边儿。你段子可以扎心,但不能扎人;可以讽刺,但不能缺德。”大涌这事儿啊,说白了就是没算清“利弊账”——图一时嘴快博眼球,丢的是自己的人缘儿。相声圈就这么大,您今天拿杨少华开涮,明天指不定谁就拿您家事儿开玩笑,到时候哭都找不着调。 说句公道话,杨少华先生一辈子和气待人,追思会上多少同行弟子抹眼泪;杨议这些年带着“杨光相声社”四处跑场,不容易;杨威作为师父,教徒弟带兄弟,也没见咋亏待过大涌。就这么个理儿,您说大涌这么干,图啥呢?图网上那几句“真敢说”的吹捧?还是图以后上哪儿演出都被人戳脊梁骨? 咱老百姓看相声图个乐呵,可这乐呵得有底线。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是用来打破的,是用来守着的。大涌要是早明白这点,也不至于闹成现在这样——段子是逗人笑的,不是让人寒心的。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