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联合发了通知,明确从今年1月1日起,给2024年底前已经办了退休手续、按月领养老金的人涨钱,总体调整水平是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 这消息一出来,全国上亿退休人员都盯着,想知道自己能多拿多少——毕竟这关系到每个月的菜钱、药钱,还有逢年过节给孙子的红包钱。 说到涨养老金,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自己的养老金能涨多少?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涨2%? 下面我会从三个方面来深入分析: 一、为什么总体涨2%,但每个人拿到的不一样? 首先得说清楚,“总体调整水平2%”是全国的平均涨幅,不是说每个人的养老金都乘以2%。 比如假设全国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是3500元,2%就是70元,这是平均数,但具体到每个人,有的可能涨100元,有的可能只涨50元,差距就在调整方式上。 目前养老金调整都是“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的模式,定额调整是“人人有份”,比如北京今年定额涨60元,上海涨70元,不管你养老金是1000还是10000,都先给这个固定数;挂钩调整是“多缴多得、长缴长得”,比如缴费年限每满1年涨1.5元,养老金水平每满1000元涨0.4%,这样缴了30年的比缴15年的多涨,养老金5000的比3000的多涨;倾斜调整是“照顾特殊群体”,比如70岁以上的老人多涨10-50元,艰苦地区的人多涨5-20元,这些都是额外的。 就像分蛋糕,先给每个人切一块固定的(定额),再根据你之前的贡献多切一点(挂钩),最后给需要照顾的人再添一点(倾斜),这样下来,每个人拿到的自然不一样。 二、不同情况的退休人员,涨钱差距在哪儿? 咱们举两个真实的例子,看看差距在哪儿。 比如张三,2024年底退休,缴了15年社保,养老金2000元,所在地是河南,今年河南的调整方案是定额27元,挂钩调整缴费年限每满1年涨0.53元(不满15年按15年算),养老金水平涨0.46%。 那张三的涨钱金额是:27 + 15×0.53 + 2000×0.46% = 27 + 7.95 + 9.2 = 44.15元,四舍五入44元——刚好够买两斤猪肉或者三斤鸡蛋。 再比如李四,缴了30年社保,养老金5000元,同样在河南,他的涨钱金额是:27 + 30×0.53 + 5000×0.46% = 27 + 15.9 + 23 = 65.9元,四舍五入66元——比张三多了22元,够买一瓶酱油加一袋米。 你看,李四比张三年限多15年,养老金多3000元,涨的钱就多了近一半。 再比如王五,70岁,缴了25年社保,养老金3000元,在天津,今年天津的调整方案是定额31元,挂钩调整缴费满15年的,10.5 +(25+1-15)×0.7=18.2元,养老金水平涨0.52%即3000×0.52%=15.6元,再加上高龄倾斜20元(70-75岁),总共是31+18.2+15.6+20=84.8元,四舍五入85元——够买一箱牛奶加几斤水果。 而赵六,60岁,缴了25年社保,养老金3000元,在天津,没有高龄倾斜,涨的钱是31+18.2+15.6=64.8元,比王五少了20元——刚好差了一盒降压药的钱。 这就是倾斜调整带来的差距,岁数大了,国家多给点照顾。 三、想多涨钱,得靠这几个“加分项” 第一个“加分项”是“长缴多得”,也就是缴费年限越长,挂钩调整涨得越多。 比如江苏今年的缴费年限挂钩调整,前15年每满1年加1.7元,15-25年每满1年加1.8元,25年以上每满1年加2元。 比如缴了15年的,这部分涨15×1.7=25.5元;缴了25年的,涨15×1.7 + 10×1.8=43.5元;缴了30年的,涨15×1.7 +10×1.8 +5×2=53.5元。 你看,缴30年比缴15年多涨了28元,这就是“多缴几年”的好处——相当于每个月多买一斤鸡蛋,一年就是12斤,积少成多。 第二个“加分项”是“高龄倾斜”,也就是年龄越大,额外涨得越多。 比如上海今年的高龄倾斜,70岁以上多涨25元,75岁以上多涨35元,80岁以上多涨45元;河南的高龄倾斜,70-75岁多涨15元,75-80岁多涨20元,80-85岁多涨30元,85-90岁多涨40元,90岁以上多涨50元。 比如一位80岁的老人,在上海,本来涨100元,加上45元,就涨145元——够给孙子买个玩具车;在河南,80岁的老人多涨30元,加上本来的60元,就是90元——够去社区食堂吃几顿热乎饭。 这些都是额外的“福利”,等岁数大了,自然会多涨点。 总结:涨多涨少都是福,关键是稳定 其实不管涨多少,养老金连续这么多年上调,都是为了让退休人员的生活能跟上物价和经济发展。 比如去年猪肉涨了,今年养老金涨点,就能补上;去年水电费涨了,今年养老金涨点,就能cover住。 对于退休人员来说,稳定比什么都重要——每个月按时到账的养老金,就是心里的“定海神针”。 有人可能会说,“我才涨了50元,别人涨了100元,不公平”。 其实换个角度想,涨50元也是钱,总比不涨好;而且别人涨得多,要么是缴的年限长,要么是养老金基数高,要么是岁数大了,这些都是人家之前的付出或者现在的需要,咱们应该替他们高兴——毕竟等咱们岁数大了,也会有高龄倾斜,也会多涨点。 最后想说,养老金调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公平兼顾效率”:既要让每个人都能拿到基本的涨幅,又要让多缴的人多得,让需要照顾的人多拿。 不管涨多少,都是国家对咱们老百姓的关怀,咱们要做的就是健健康康的,多领几年养老金,多享几年福——毕竟,活着才能拿到钱,是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