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掘金“城市矿山”:格林美电池回收帝国全拆解,下注时刻到了?
  • 意昂体育
产品展示
热点资讯
推荐资讯
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掘金“城市矿山”:格林美电池回收帝国全拆解,下注时刻到了?

发布日期:2025-08-04 18:06 点击次数:191

动力电池退役潮涌来,一家“收破烂”起家的公司正卡住新能源世界的关键咽喉。

“我2001年从中南大学实验室出来收废电池时,没人相信这东西能做成百亿生意。”格林美创始人许开华在2025年业绩说明会上的开场白,带着典型的理工男式幽默。这位被称作“电池破烂王”的教授企业家,刚刚宣布了更激进的目标:三年营收翻倍,八年冲进世界500强。

如今站在2025年年中回望,格林美手握18.9万吨三元前驱体全球第二的出货量,坐拥年拆解25万套动力电池包的产线,甚至将材料送进了人形机器人巨头宇树科技的供应链。但与此同时,公司流动比率仅0.88的债务警报、三元电池市占率滑向19%的行业困局,又让投资者眉头紧锁。

当资本市场在“双碳”浪潮中愈发理性,这家宣称“吃干榨尽一颗废旧电池”的技术派公司,究竟是真金还是镀金?

一、电池坟墓里的炼金术:格林美如何编织循环网

走进格林美无锡基地的拆解车间,会颠覆你对“废品站”的认知:机械臂精准剖开动力电池包,激光分离金属外壳,高温煅烧炉中喷涌出钴镍锰的熔流——这里每年10万套电池的“复活”全程不见人影。

格林美的商业本质是“城市矿山”运营商:

前端回收网络:绑定全球200余家整车厂与电池厂(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通过“以旧换新”协议锁定废料来源,2024年回收拆解动力电池激增31%至3.6万吨;中端循环技术:320项电池回收专利构筑壁垒,从黑粉中提取碳酸锂的回收率超90%,2024年锂产量突破4000吨;后端材料再造:把回收的镍钴锰淬炼成超高镍前驱体,2023年全球每7辆三元电池车就有1辆装着格林美材料。

这种“回收—再生—再制造”的闭环在2025年迎来爆发点:随着中国首批新能源车进入退役期,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00亿元。而格林美已卡住核心通道——其2025年25万吨回收目标若达成,将吃下中国市场30%的份额。

二、技术派的豪赌:三元电池退潮期的反逻辑冲锋

当磷酸铁锂(LFP)电池以81%的装机量统治2025年市场时,许开华却在业绩会上高调宣称:“三元电池远未终局!”这番表态背后,是格林美营收77.6%依赖新能源材料的现实。

细看其突围路径,藏着精妙的差异化逻辑:

超高镍材料登顶全球:在9系固态电池用前驱体领域(含镍量≥90%),格林美凭借3-4微米粒径控制技术解决固固界面难题,2023年市占率达15%居世界第一,宁德时代固态电池试验线已采用其材料;绑定未来场景:人形机器人需能量密度>300Wh/kg的电池,而LFP上限仅180Wh/kg。格林美向宇树科技供货的三元材料,正切入这个2028年预估千亿的新市场;“双三元”技术储备:配合宁德时代“正极三元+负极三元”组合,实验室续航突破1500公里,直击电动车里程焦虑痛点。

但技术优势难掩市场寒意:2025年Q1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0.21个百分点至13.08%,折射出三元路线受挤压的利润困境。

三、财务拆包:增长引擎下的债务地雷

翻开格林美2025年一季报,数据充满矛盾美感:

亮眼处:镍资源布局初显成效。印尼基地年产15万吨镍金属的MHP产线投产,推动前驱体原料自给率升至50%以上,Q1镍产品出货量同比暴涨138%。

隐忧处:289亿有息负债压顶,流动比率0.88意味着短期偿债能力承压。更需警惕的是,应收账款占利润比例高达715.83%,存在坏账侵蚀盈利的风险。

“我们正在手术刀式剥离非核心资产。”许开华所指的,是出售8家子公司回血,并计划推动钨回收业务分拆赴港上市。这套“减法战略”能否化解扩张期的资金饥渴,仍是未知数。

四、镍与钨:资源棋局上的生死手

2024年印尼莫罗瓦利工业园,格林美的电积镍产线在赤道高温中轰鸣运转。这里藏着许开华的底牌——打通“红土镍矿-前驱体”垂直产业链,对抗行业周期性波动。

镍布局的胜负手:印尼项目使公司镍金属产量两年激增91%(2024年达5.16万吨),但镍价同期腰斩逼近成本线。格林美被迫加速技术升级:用高压酸浸(HPAL)工艺将吨镍成本压至1万美元以下,才勉强守住利润;钨回收的奇兵:当同行扎堆锂回收时,格林美转向年增速39%的钨回收赛道。其湖北基地年处理6860吨碳化钨,计划2027年扩至2万吨,瞄准半导体和航天合金市场。

资源布局本质是场残酷的规模游戏:公司计划2027年将镍产能飙升至21.6万吨,需持续投入百亿级资本开支。中银证券测算,只有当镍价稳定在1.8万美元/吨以上,该项目IRR才能超过15%——当前LME镍价仅1.65万美元的现实,让这场豪赌充满寒意。

五、投资指南针:长期主义的试金石

格林美是否值得下注?答案取决于你的投资时钟:

短期(1-2年)警惕阵痛:

三元与LFP路线博弈中,公司毛利率可能持续承压;290亿债务面临加息环境,财务费用率已同比上升25.22%;动力电池回收产能利用率不足50%(2024年仅3.6万吨/25万吨设计产能),折旧吞噬利润。

长期(3-5年)拥抱曙光:

2030年电池回收市场将达2000亿,公司卡位的25万吨产能是稀缺牌照;富锂锰基材料研发已“行业前列”,或成为固态电池时代破局点;钨回收分拆上市若成功,有望再造一个百亿市值主体。

机构用脚投票显出分歧:90天内4家机构给出“买入/增持”,但德邦证券预测2025年净利19.52亿(PE16.39倍),与公司指引相差近50%。

六、终极拷问:谁该持有这张船票?

“世界500强不是营收竞赛,而是技术深度的马拉松。”许开华在印尼基地的这句总结,恰是格林美的投资隐喻。

适合布局的投资者画像:

产业趋势信徒:相信循环经济、固态电池、人形机器人三大赛道交汇点价值;风险耐受力强者:能承受技术路线更迭、镍价波动带来的股价回撤;超长周期持有者:等待2027年回收产能释放与钨业务IPO红利。

反之,厌恶负债率>65%企业、追求稳定分红的保守派,建议警惕观望。

在印尼的镍冶炼厂前,工人用锤子敲开一块灰色镍板,金属断面在阳光下泛出冰蓝光泽。

这抹蓝色,或许就是绿色能源革命最坚硬的底牌。而格林美正试图证明:所谓“废物”,不过是放错位置的未来资源。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财务数据截至2025Q1,详见公司公告 #新能源#。

------

QQ咨询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