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战术海豚 它是苏联时期的“两栖怪兽”,同时也是乌克兰送给中国的“最终礼物”。 最近,有网友拍到了两艘最新的野牛“气垫登陆舰”,编号为3260和3261。这表明中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这款“人类史上最大的军用气垫登陆舰”的技术,并且实现了国产化。 根据公开信息,目前中国海军手中的“欧洲野牛”气垫登陆舰已经达到了6艘。对于不少新入门的军迷来说,可能对“欧洲野牛”并不太了解。这款大型水陆两栖战舰是苏联时期研发的,排水量为555吨。由于它体型庞大,无法被现役任何军用舰艇搭载,因此只能独立使用。不过,它的船舱可容纳3辆主战坦克,并且航行速度远超传统两栖舰,能够轻松穿越台湾海峡,在突击登陆作战中具有明显优势。那么,这么强大的登陆舰,中国海军为何仅拥有6艘呢? 这主要是历史因素造成的。这款气垫登陆舰最初是在克里米亚的“星星造船厂”制造的,那个时候克里米亚半岛还归乌克兰所有。在乌克兰向中国出售2艘“欧洲野牛”时,恰好遭遇了2014年俄乌的“克里米亚冲突”,导致星星造船厂被俄罗斯占领。这两艘舰艇恰好是在俄军攻占造船厂之前,乌方迅速将其“抢运”出来并交付给中国的。 这款气垫登陆舰在中国只能以“授权生产”的方式进行制造。出乎意料的是,刚造了2艘,乌克兰就发生了剧变,新成立的亲美、亲西方的乌克兰政权让中乌之间的合作遭遇了停滞。“欧洲野牛”的授权生产也因此只造了2艘,后续再无动静。值得注意的是,当年还有一个中乌合作项目告吹,那就是马达西奇的收购案,乌方至今仍未把中方为购买马达西奇支付的款项退回。 既然中国已经掌握了“欧洲野牛”的所有技术,为何仅制造了2艘呢?这其实涉及到这款气垫船的技术问题。 看看公开资料中的“野牛”编号,最开始我们从乌克兰引进了2艘,编号为332526,后来在乌克兰的授权下又生产了2艘,编号为332728。在国产化后,又得到了2艘,编号是336061。从这些编号来看,国产的2艘和之前的4艘之间相隔了不少,而这些空出的编号很可能是中国气垫登陆艇的主力“野马”级气垫登陆艇。 野马级气垫登陆艇的结构与美军LCAC相似,虽然每次只能运送1辆主战坦克,但它的尺寸刚好适合两栖登陆舰进行搭载,再由两栖登陆舰送到海岸,最后由气垫登陆艇完成“最后一公里”。至于为什么不让能同时运载3辆坦克的野牛级去执行这个任务,主要还是受台海水域的状况影响。 野牛级气垫登陆舰最初是为苏联的“内湖”设计的,按照设计要求,它无法应对1.5米以上的浪高。如果用在台湾海峡的话,那里经常风大浪高,大部分时间浪高会超过2米,每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少于100天,这也就成了野牛气垫登陆艇的“唯一攻击窗口”。相比之下,我国拥有足够的“野马”级气垫登陆艇和登陆舰,适应天气的能力更强,适合在台海地区使用。 那么,野牛级这么大型的登陆舰就真的没有用武之地了吗?并非如此!实际上,我国周围还有不少海域的水文条件很不错,比如从海岸向南延伸的中南半岛,或者山东半岛与朝鲜半岛之间的航线等,那里水面相对平静。如果有需要,速度快、载重能力强的野牛级可以意外发挥效用。不过,执行这类任务,我们其实不需要太多的野牛级,目前已经有的6艘就足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