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刚说“战斧”可能给乌克兰,莫斯科立刻回了一个“下周再说”。两句话,像两把刀,把全球观众的脖子都卡在同一条细线上。 刀口先落在9月28日的福克斯演播室。万斯对着镜头,语气像在聊周末去哪吃饭:“我们把战斧的事递上去,老板拍板。”观众还没眨眼,主持人已经在地图上比划:从基辅到莫斯科,直线不到900公里,战斧能飞两倍远。听起来像给乌克兰递了根能捅到克里姆林宫房顶的竹竿。 竹竿不是白送的。万斯补了一句:钱让欧洲人掏。一句话把风险劈成两半,美国拿决定,欧洲付账单,俄罗斯要算账只能先找欧盟。算盘打得啪啪响,可惜算盘珠子是人命。 五天前的纽约,泽连斯基和特朗普在联大边会上的十分钟聊天,才是真正点火。泽连斯基开口要战斧,特朗普没拒绝,只说要研究。研究什么?研究怎么把核弹级敏感武器包装成“防御性援助”。这包装纸一撕,规则就碎。 普京那边没吼没叫,只让佩斯科夫放话:下周讲话,内容很重。重到什么程度?没人知道。克宫连时间都不给,像把一只没闹钟的定时炸弹扔进人群,让所有人自己猜秒针。 猜的人已经开始后背发凉。上一次普京提前预告讲话,是2022年2月,三天后坦克开进乌克兰。这次他没说动员,也没说核按钮,只说“有趣的一周”。有趣到可能让莫斯科的地铁广告换成“空袭指南”。 战斧如果落地乌克兰,游戏规则立刻翻桌。以前乌军打克里米亚大桥,需要无人机拼运气;以后按个按钮,导弹自己飞2400公里,从哈尔科夫出发能打到新西伯利亚。俄罗斯的战略预警雷达会像疯了的鸡一样满屏红点。 更麻烦的是,战斧只是开胃菜。美国既然敢给射程千公里的导弹,下一步会不会给更狠的?俄罗斯要是忍了,红线就变成橡皮筋;要是掀桌,欧洲先遭殃。德国总理刚说完“不会派兵”,柏林市民已经在抢碘片。 欧洲人其实也懵。掏钱他们认了,毕竟房子就在战场隔壁。但掏钱买炸自己院子的雷,这买卖怎么想怎么亏。法国媒体直接开骂:美国卖枪,欧盟当靶子,乌克兰扣扳机,俄罗斯瞄准。骂完还是得回去开会筹钱。 普京的沉默像憋着的大招。有人猜他会宣布在白俄部署战术核弹头,有人猜他会把高超音速导弹送给伊朗。猜来猜去,最可能的是先炸乌克兰的决策中心——毕竟导弹还没到货,先把发射坐标扬了,也算止损。 特朗普此刻估计在算选票。给战斧,军工复合体开香槟,共和党金主鼓掌;不给,被民主党骂“软弱”,中间选民摇摆。他最爱喊的“美国优先”这次成了“美国先头痛”。 最惨的是乌克兰老百姓。战斧如果真来,他们的屋顶不会变厚,只会变成俄罗斯的靶心。泽连斯基拿到导弹,第一时间不是庆祝,是问“能拦截莫斯科的报复吗?”答案是不能。 下周的讲话像悬在空中的靴子。普京一开口,要么让战斧计划胎死腹中,要么让欧洲连夜挖防空洞。全球股市已经提前开始蹦极,油价每刷新一次页面就涨五毛。 有人把这场对峙叫胆小鬼游戏,其实更像两个司机蒙眼对撞,谁先转方向盘谁是孙子。区别是车上绑着全地球的人。 一周倒计时开始,华盛顿的咖啡销量暴涨,莫斯科的收音机销量暴涨,大家都在等同一个声音。是踩刹车的尖叫,还是踩油门的轰鸣? 核弹没响之前,一切都是嘴炮。但嘴炮的尽头,是真炮。 你觉得谁会先眨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