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个高手如云的市场,敢玩“冷门股”的玩家并不多,而张素芬却靠这一招杀出了一片天地。她用13亿资金,牢牢盯住那些股价低得让人头疼的小盘股,最终玩出了95%的最高收益率。听起来像赌博?不,她的投资逻辑耐人寻味。 有人说,投资就像谈恋爱,很多人总是追捧那些一时光环闪耀的“明星股”,结果往往被套牢。而张素芬不走寻常路,她的目标是那些被市场冷落的“潜力股”。从业绩到市值她都算得一清二楚,买的股几乎都在10元以下,并且小盘市值基本不超过百亿。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些股票可能只比“垃圾”好点,但在张素芬眼中,这反倒是“价值洼地”。 最有意思的是,她的操作方式简单到让人嫉妒——长期潜伏,分散投资,再充分利用政策红利。这背后的耐心,不是一句“低价策略”能解释的。她甚至愿意花几年的时间等着冷门股“开花结果”。比如她投资的航天动力,从2022年三季度开始建仓,逢低加仓,用“时间”换市场认可,今年终于等来了股价飙升的高光时刻。 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张素芬不光看冷门股,还特别偏爱那些带有国资背景的公司。从她的持仓来看,22只股票里,14只都直接或间接牵涉到国资委或地方政府。为什么?因为“稳”。国资背景能降低财务造假乃至倒闭的风险,最关键是能吃到政策红利的糖。医药、电力设备、基建,这些她加码的行业,不就是近年来政策重点扶持的领域吗?这一点,比起其他投资者追逐热门赛道的套路可高明多了。 当然我们吃瓜群众看她的操作,可能觉得“学一学自己也能变股神”。然而,冷静下来就会发现,普通散户想复制张素芬的成功几乎没可能。首先,她对整个市场的敏锐观察力和耐心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尤其是面对冷门股,谁能忍得住长时间“不开花”?其次,分散投资听起来是好事,但平均持仓周期达3到5年,这对于看着股价一天涨跌都心跳加速的散户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张素芬的成功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独立思考。她不跟风,不追热门,哪怕舆论集体看空,她只相信自己的判断。相比之下,大部分散户一旦看到股票页面突然跳涨两个百分点,脑袋里就全是“这必然是主力在搞事”,“明天一定要追”。这看似勇气十足,实际却隐含自信心不足和对市场认知的缺失。 然而,张素芬的逻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即便她擅长分散风险,但持仓也有“踩雷”的时候。她买了22只股票,其中也有4只亏损。所以,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与其生搬硬套她的作业,不如先学会她的策略本质。用她的话来说,炒股不是为了搏一夜暴富,而是让耐心和独立思维成为你的护城河。如果市场上有人已经帮你跑在了前面,那就试着从中吸取智慧,而不是盲从跟投。 股市是个充满诱惑和陷阱的地方,真正的高手从来不靠侥幸取胜,而是用理性打败人性。试问,我们能否和张素芬一样,去冷静面对那些不被人看“冷门”?或者更直接一点,我们是否愿意用时间、耐心和独特视角,成为下一个在股海中写传奇的人?这或许才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