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万人的呐喊声几乎掀翻南京奥体中心的顶棚。2025年7月5日那个39度的夏夜,业余球员唐淼在补时阶段错失绝杀机会时,看台上爆发的叹息声比职业联赛还震耳欲聋——这场苏超联赛第六轮的观众人数,硬生生追平了十三年前江苏队大战广州恒大的中超巅峰纪录。 卖冰棍的老王在通道里忙得脚不沾地。"好家伙,比春运火车站还挤!"他抹着汗跟保安老李唠嗑,"上回这么热闹还是周杰伦开演唱会。"老李举着喇叭喊破嗓子:"各位父老乡亲别往前挤了!"话音没落就被淹没在"南京队雄起"的声浪里。谁能想到,这群白天可能是程序员、外卖小哥的业余球员,愣是把奥体中心变成了沸腾的大蒸笼。 盐城体育场的保洁张阿姨最有发言权。自从苏超开打,她拖地的频率从三天一次变成了一天三回。"第一轮扬州队来的时候,看台空得能打羽毛球。"她比划着,"到第三轮打徐州,观众多得像下饺子,瓜子壳扫出二十多斤!"更绝的是苏州主场,第五轮四万多人齐唱《茉莉花》,把客队扬州球员都唱乐了。 这些业余联赛的火爆程度简直像坐了火箭。镇江首轮对阵扬州时,体育局领导还担心送不出赠票,结果比赛当天涌来万把人。等到南京把主场搬到能装六万人的奥体中心,售票处排队的长度堪比网红奶茶店。穿10号球衣的建筑工人小陈咧嘴笑:"咱踢野球那会儿,观众就三条流浪狗,现在可算扬眉吐气了!" 比赛本身糙是糙了点。南京队后卫老刘那次解围直接抡上看台,惹得球迷哄堂大笑。可架不住球员们跑动比职业选手还玩命,苏州队34岁的会计中场,愣是拼到抽筋都不下场。最绝的是双方教练,南京教练老金急得把战术板摔成八瓣,苏州教练老王更绝,直接扒了西装加入人浪。 这场景让看台上的老球迷老马直揉眼睛。他记得清清楚楚,去年国足在同样场地输给巴林时,五万观众里倒有三万在刷手机。如今看业余比赛的大爷大妈们反而全程扯着嗓子助威,中场休息广播破纪录时,掌声响得能把屋顶的鸽子惊飞。 各城市把这赛事当成了新名片。徐州把灯光秀调成球队应援色,盐城组织大妈在广场上教球迷跳助威舞。南京文旅局更会玩,赛前发起的"寻找民间球王"活动,抖音播放量两天破亿。卖文创的小贩都乐开花:"以前卖国家队围巾压箱底,现在印着'苏超'二字的毛巾都抢手!" 终场哨响时有个细节特耐人寻味。虽然南京队没赢,六万人却齐刷刷站起来鼓掌。穿婚纱来求婚的小情侣、抱着婴儿的年轻父母、坐轮椅来的白发老人,个个脸上都冒着红光。散场时听见俩小伙嘀咕:"下周还来不?""那必须的!比看国足带劲多了!"路灯下他们的影子拖得老长,仿佛十三年前在这里为职业联赛狂欢的影子重叠在了一起。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