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隆坡的空调大概开得很足,不然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恐怕会觉得自己脸上火辣辣的。第47届东盟峰会,他刚在那儿高谈阔论,感觉自己就是全场的焦点,结果还没等回马尼拉,一盆冰水就从自己家里浇了下来,透心凉。 就在峰会落幕那天,菲律宾南部,枪声四起,几千户人家拖家带口地逃命。这画面,简直就是对他外交舞台上那番慷慨陈词的最大讽刺。怎么说呢,就好像一个人在外面吹嘘自己家里多安全多稳固,一回头,自家后院已经浓烟滚滚了。 他到底在峰会上演了出什么戏? 这届东盟峰会,气氛本来就有点紧。大国在掰手腕,周围的小国哪个不是提心吊胆。东道主马来西亚的总理安瓦尔,一上来就想给这事定个调,说我们东盟自己的事,最好还是我们自己说了算,外人就别来掺和了。这话讲得够明白了,基本就是说给所有人听的:我们不想当棋子,不想被拖下水。这是大多数东南亚国家的心里话。 可偏偏就有人,好像耳朵里塞了棉花。马科斯,非要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把南海问题又一次当成了话筒,指名道姓地指责中国在黄岩岛搞什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声音提得老高,喊着那是菲律宾的领土。 你以为他能收获一片掌声?没有。现场更多的是一种尴尬的沉默。安瓦尔甚至直接不点名地回了一句,说南海问题啊,还是在我们这个地区框架里解决好,外部力量进来,水只会更浑。这话就差直接念马科斯身份证号了。他那个算盘,被戳得叮当响。马科斯环顾四周,估计心里也咯噔一下,没几个人愿意接他的话茬,谁也不想为了他的个人表演,把自己搭进去。 会场里,也就一个人跟他遥相呼应。日本新上任的首相,高市早苗。那可是她的外交首秀,看得出来,急着想刷点存在感。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南海、东海,对中国的正常海洋活动表达“深深的忧虑”。跟马科斯俩人一见面,更是把话说得明明白白,什么“自由开放的印太”,什么“法治”,都出来了,旗帜鲜明地给菲律宾站台。 但她这套词儿,在东盟听起来,味道就不太对。一个在历史上给整个东南亚带来过巨大伤痛的国家,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法治”的教师爷,这本身就让人心里犯嘀咕。很多国家对日本这种“积极”是抱着警惕的,你越是积极,越是勾起大家对过去那些不愉快往事的回忆。 然而,所有这些外交舞台上的喧嚣,都比不过马科斯后院传来的那几声枪响来得真实。就在他大谈“国家主权”的同一天,菲律宾南部的巴西兰省,蒂波蒂波镇,突然就打起来了。说打就打,2500户家庭,根本来不及反应,扔下所有东西就成了难民。整个镇子,停工停学,瞬间瘫痪。 菲律宾军方说得轻巧,哦,这是“家族武装之间的冲突”。但谁都明白,哪有那么简单。这不过是菲律宾内部矛盾积攒到一定程度后,必然会出现的一次爆破而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么多年了,马尼拉的中央政府对南部那块地方,基本上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地方军阀、宗教派系、贫富差距……这些问题盘根错节,像一团乱麻。经济搞不上去,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看不到希望,极端思想自然就有了滋生的温床。这些问题,才是菲律宾真正的“心病”,是那些坐在马尼拉办公室里的精英们,一直假装看不见或者不愿去解决的根本问题。 把这两件事儿放一块儿看,就特别有意思了。马科斯政府的算盘,简直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国内经济一塌糊涂,通货膨胀压不住,老百姓怨声载道。怎么办?政府拿不出好办法,那就用最廉价,也是最偷懒的办法:在外面树立一个敌人,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南海问题,就是他选中的那个靶子。 他在峰会上的表演,一半是演给国内民众看的政治秀,另一半,是递给美国、日本的“投名状”。他想用一场外交豪赌,来掩盖自己内部治理的一败涂地。可惜,赌局的风险他算错了。国内这场突如其来的冲突,就像一个结结实实的耳光,扇在他那张高喊“维护国家安全”的脸上,把他“外强中干”的底裤都给扒下来了。 你看,世界不是只有吵架。在中国和大多数东盟国家这边,合作的路反倒是越走越宽。修铁路、搞基建、做贸易……中国作为东盟最大的伙伴,这个角色是实打实的,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就算在敏感的南海问题上,中方也一直说的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强调坐下来谈,反对外人来拱火。这种态度,稳重务实,赢得了区域内大多数人的认可。安瓦尔在峰会上的表态,说白了,就是对中国立场的一种呼应。 这届峰会,表面上看风平浪静,但底下暗流涌动。东盟在努力地走自己的路,不想被人当枪使;中国继续当着那个区域的稳定器。而菲律宾呢?在自己制造的噪音里,离大家越来越远。安瓦尔那句“情况仍在掌控之中”,既是给东盟打气,又像是一种警告。在这个时代,想靠着在外面惹事来转移内部矛盾,最终只会发现自己哪条路都走不通。脚不沾地的人,风一吹就倒了,还是先低头看看自己脚下的路,把它走稳了再说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