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3600万盖的车站十年都没用?人民日报调查的这座客运站到底怎么回事 黑龙江绥化,一座客运站建了十年,没人用。 花了三千六百多万,新站盖得挺气派,结果大门紧闭,像被遗忘的废墟。 人民日报一查,问题真不少。 不是没人提过,是提了也没人管。 这钱到底去哪儿了?是真用在民生上,还是打了水漂? 东城站现在什么样? 墙皮掉了一大片,玻璃碎了,地面坑坑洼洼。 停车场空荡荡,连个车影都难见。 可就隔一条街,老车站还在撑着。 候车厅小得挤不下人,地上全是灰,连安检设备都没配齐。 新旧一对比,谁都知道哪儿不对劲。 更让人揪心的是,钱还在往外流。 建站的钱没结清一半,利息、折旧、维护费一样不少。 光每年的保养费就得九十万,地方财政天天在“输血”。 六合站也一样,建完没多久就关门。 规划的新区没批下来,客源根本没影。 花这么多钱,就为了等一个不存在的未来? 那时候高铁刚火起来,私家车越来越多。 公路客运早就走下坡路了,偏偏还在这时候大兴土木。 这不是赌,是瞎折腾。 施工方说,手续早交了,滞迁户也不影响验收。 可交通局却说:门被挡住了,没法通。 一来二去,扯皮十年,没人敢拍板。 领导换了一拨又一拨,问题越堆越多。 有人怕担责,有人嫌麻烦,干脆装看不见。 “花钱的不负责,没经手的不敢管”,成了常态。 媒体终于有了转机。 交通局表态:2025年底,东城站要启用。 第三方评估结算价,维修队伍进场,进度表也出来了。 可这些承诺,晚了太久。 十多年的空窗期,多少资源白白浪费? 多少纳税人的钱,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溜走了? 公众喊出一句:倒查十年! 不是为追责而追责,是为了让下次别再犯同样的错。 一个项目,从立项到落地,不能只看图纸和数字。 得问一句:老百姓真的需要吗? 有没有调研?有没有听群众的声音? 真正的问题,从来不是钱多钱少。 而是决策背后,有没有敬畏,有没有担当。 最后:这起事件让我明白,再漂亮的建筑,如果背离了百姓需求,就是空壳。 公共资金不是随便挥霍的流水账,每一分都该对得起信任。 我们不需要政绩工程,只需要能用、好用、真心为民的建设。 别让“明天会更好”变成“今天已错过”的遗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