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个叫“温载之”的账号,读了几篇文章,感触很深。就是一句狠话,温载之直言“最卑劣最无耻的是,靠骂别人不爱国来挣钱。”我跟你说,这句话像刀子,割开了很多自媒体的假面。真心的,他不是凭空感慨,而是把舆论场、流量变现、情绪资本这些专业术语都看进去了……就是这事儿关乎话语权,也关乎诚信,别光顾着拍马屁挣钱。别激动,先听我讲两句。 把话说回汪海林和张雪峰那档子事。张雪峰一句“统一战争打响那天我先捐五千万”,立刻炸了锅;汪海林就像上了发条,骂来骂去,逻辑挺简单骂别人不爱国的人都是嫉妒。网友分两派,闹得热闹非凡。这是出于真性情,还是算法推荐下的流量生意?我猜想,话语霸权和算法推荐在背后推波助澜。你信息茧房会把极端情绪放大,认知偏差也会让人当真,真假的?我才不信呢。不过有些声音确实在提醒我们要警惕,别被表象忽悠。真心的,别光看热闹,得看动机。 温载之继续分析,说这类人把爱国当成商品,靠侮辱别人来搬运情绪,从而实现流量变现。用通俗话讲,就是把“爱国”包装成可以卖的货币,一旦市场不买账,他们可能立马身。学术点说,这是情绪资本的商业化,有经济学和传播学的交叉在里面。我跟你说,历史上也不乏把民族情绪商品化的例子,王朝或者个人拿着情绪开刀,收割信任,大家别太陌生。就是辨别真心比看热闹难多了……等一下,不要急着下。 再说两点我自己的看法,不是完美,算是抛砖引玉。第一,并不是所有反对张雪峰的人都在打“公知牌”或者是嫉妒钱多,很多是对话语边界的担心,理性批评不该被一棒子打死。第二,我不赞成把军事扩张作为国家外交的常态,尤其是把解放军的任务扩大到“解放全世界”,那种说法会把国家推向难以预料的深渊,真心的,别拿情绪当算盘。真的是这样,我才不信那些只会吼的人。 回到点,温载之的那句质问像回声,在舆论场里回荡。爱国是情感也是责任,不能成为流量的提款机。别被表面的“真性情”蒙蔽,照镜子的时候,多想想动机、后果和良知……我跟你说,这事得长点心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