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时事热点观察者 在印太地区这片既弥漫着椰香又暗藏火药味的天空下,一场名为“太平洋坚定力量”的军事演习正悄悄拉开大幕。美国空军一下子出动了400多架战机,1.2万名官兵也随之行动,他们在3000英里的广阔空域里穿梭,还在50多个据点忙活,目的就是测试“敏捷作战”战略。你看,F22隐形战机从简陋的跑道上呼啸而起,多国部队配合着行动,这场面可不小。但这真的只是单纯地展示一下军事实力吗?显然不是。这背后,是美国想在印太地区重新布局军事力量的一场大赌注。表面上说是为了让部队更能适应环境、更灵活,可实际上,这藏着大国之间博弈的冷酷逻辑。在远程导弹的威胁下,美军不想再守着那些“巨无霸基地”了,转而学起了“狡兔三窟”,想通过分散部署来躲开对手的瞄准。可这种转变真的能带来安全吗?还是说,他们这是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接下来,咱们就好好扒一扒这里面的门道,看看这背后涌动的地缘政治暗流。 敏捷作战:华丽外衣下的生存焦虑 美国空军搞的这个“敏捷作战运用”(ACE)战略,说简单点,就是把大部队拆分成小股,以快节奏行动,不再依赖传统的大型基地,让小部队快速分散到各个地方,频繁移动,让对手摸不着头脑,没法锁定目标。这次演习里,F22从提尼安岛的简易跑道升空,F35A去支援日本的三泽基地,加油机集群又出现在横田,行动范围从夏威夷一直到关岛,这就是ACE战略的真实写照。 美军说,这是为了应对“印太战区固定基地容易被远程打击”的问题,尤其是现在导弹技术越来越普及,这办法确实有它的道理。从战术角度看,分散部署能降低被“一锅端”的风险,部队也有了更多周转的空间。而且,日本、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也参与进来,搞多国互操作性演练,这看起来是加固了集体防御的网络。 但说到底,ACE战略其实是美国霸权焦虑的一种体现。在印太地区,中国火箭军的“东风快递”可不是闹着玩的,关岛这些关键地方都在打击范围内,这就逼着美军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守着大型基地“坐以待毙”了。可这种转型的代价不小,400架战机,在3000英里的范围内调度,这可不是小费用。有人估算,这样的演习每年得花几十亿美元,而且分散部署会让后勤补给线变长,维护成本也跟着飙升。 更有意思的是,ACE战略依赖的那些前沿基地,比如冲绳的嘉手纳基地,当地老百姓反美情绪正高涨呢。这次演习虽说“不是针对当前冲突”,但在这种敏感地区搞这么大动静,简直就是火上浇油。美军还把F15EX战机高调部署到冲绳,说要在明年永久驻扎,这哪是什么“敏捷”,分明是把盟友推到了前线当挡箭牌。 想想历史,越战的时候美军也试过分散部署,结果因为指挥混乱,吃了不少败仗。现在这个ACE战略,看着挺先进,搞不好也会重蹈覆辙。太追求机动性,反而会削弱集中火力的优势,最后让“敏捷”变成一个中看不中用的噱头。 印太博弈:以安全之名,行威慑之实 美国把ACE战略说成是“防御性创新”,可这次演习范围横跨4800公里,从北马里亚纳一直到东京,这辐射范围明摆着指向台海、南海这些热点地区,把地缘威慑的意图暴露得一览无余。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嘴里说的“保卫美国及盟友利益”,在印太地区这个语境下,“利益”这两个字可太有弹性了。说是维护航行自由也行,说是想插手地区事务找的借口也说得通。 演习中,KC46A加油机支援战机长途奔袭,F22隐身突防,这些动作都是在模拟打击高价值目标,说白了就是在对潜在对手打“心理战”。美军还大张旗鼓地展示自己“能迅速分散数千军人”的本事,表面上是秀一下和其他国家军队的配合能力,暗地里其实是在放话:就算基地被端了,美军也能像幽灵一样重新组织起来反扑。 平心而论,ACE战略让印太地区的安全形势更紧张了。一方面,它给日本、韩国这些盟友吃了颗“定心丸”,让美国“离岸平衡手”的角色更稳固;可另一方面,这很可能引发军备竞赛。中国这些年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体系,就是针对美军在前沿的存在。美军用ACE来应对,看着挺机灵,其实是陷入了“矛与盾”的循环里。要是中国加快发展高超音速导弹或者卫星侦察技术,那ACE这种分散部署的优势就会大打折扣。 更危险的是,演习虽然没提中国,但处处都像是在针对“假想敌”。就说F22从提尼安岛起飞,这个岛在二战的时候可是美军轰炸日本的跳板,这历史意义不言而喻。这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做法,只会让双方越来越不信任,能通过外交解决问题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有数据能证明,兰德公司的报告显示,这五年印太地区的军事演习次数翻了一倍,发生冲突和误判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ACE本来是想求稳定,结果可能反而带来不稳定,当“敏捷”变成了挑衅,和平就离我们更远了。 战略迷思:技术狂欢掩盖政治短视 美军对ACE战略这么着迷,其实是陷入了技术决定一切的误区。演习里,AI指挥系统、隐形战机联网、远征联队快速响应,这些都被包装成“未来战争”的样子。可战争从来都不是电子游戏,ACE战略最致命的问题在于它的政治根基不牢固。 首先,多国之间的配合看着挺好,其实问题不少。盟军的装备标准不一样,在指挥权上也有摩擦,演习里的“协同作战”到了真打起来的时候,说不定就乱套了。其次,ACE战略依赖的那些海外基地,比如关岛、冲绳,当地老百姓早就怨声载道了。冲绳基地搬迁的事吵了多少年都没解决,美军还往那增派F15EX战机,这种“敏捷”其实是政治上的迟钝,只会让美国失去道德上的优势。 往更深了说,ACE战略暴露了美国在印太政策上的短视。它把安全问题简单当成了军事上的博弈,却忽略了经济和外交这些重要方面。现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在加速整合区域内的力量,中国的“一带一路”也在扩大影响力,可美军却靠着ACE战略来强化军事存在,这简直是在开倒车,放着好好的外交对话不用,非要用战机来说话。搞演习花了那么多钱,如果把这些钱用在气候合作或者抗疫援助上,说不定能赢得更多人的支持。 说白了,ACE就像“皇帝的新衣”,美军沉迷在技术带来的优越感里,却忘了克劳塞维茨说过的——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印太地区真正的威胁不是军事,而是大家互不信任。美军要是还继续“以武力服人”,只会把盟友推得越来越远,让他们更想自己做主,反而会加速多极化的进程。 敏捷之刃,需入和平之鞘 “太平洋坚定力量”演习很快就要结束了,但ACE战略带来的长远影响才刚刚开始。美国搞“敏捷作战”,本来是想应对那些不对称的威胁,可很可能会把印太地区拖进新冷战的漩涡里。真正的安全,来自于克制和对话,而不是战机的轰鸣声。 各方都应该清楚,军事演练能提高部队的战备水平,但不能代替外交上的智慧。只有把ACE战略的“机动性”变成合作上的灵活性,推动军控谈判和建立危机热线,才能不让印太的天空变成战场。不然的话,400架战机的呼啸声,不过是霸权走向衰落的前奏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