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能搅得一个国家不得安生不?高志凯就试了这招,结果把印度整得有点乱套。他直接抛出一句:“把实际控制线定成正式边界。”没音乐伴奏,也没什么大动作,印度那边的媒体立刻一片哗然。 “中国鹰派”“水战威胁”这些词眼瞅着就霸屏了新闻首页。紧接着,张维为又扔下一句更重的话:“要是真再开打一场,印度的日子比1962年还要难熬。” 眼下,印度政坛立马组织连夜会议,相关智库也纷纷赶着上节目发声。现在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实打实的摆事实:中国如今的硬核底气和说话的分量早已不是原来那个样子。再聊边界问题,光靠嘴说可没多大用,谁能真实抗住压力,谁才能说了算。 “谁家地盘谁有话语权”,高志凯的这一句话啊,直接捅到了印度的痛点。 2023年5月,中国前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高志凯在公开场合直言,中印边界谈判这事儿上,“实际控制线直接拉成中国官方的国境线”这方案可以摆上台面。 这话看着不刺耳,分量却不轻。印度那边的媒体瞬间坐不住了,直接贴上了“强硬”“威胁”“水仗”这些标签,反应相当激烈。 这番话是在咱们国内一家智库开的会里说的,主要围绕的是边界谈的事儿。高志凯说话时条理清楚,语气也踏实有分寸。 他一开头把中印边界问题的结症挑明了:“这线是殖民主义那会儿留下的,咱们不能再跟着英国人的思路琢磨。”紧接着,他给出了个关键的说法:“谁在管这个地方,谁就算这块的主人。” “谁治理”这话讲得明明白白。阿克赛钦那一块,中国一直修路、驻军、行政啥都铺开了;达旺那头,印度直接插手管着。眼下的情况很清楚,谁真正在忙活,谁才有话语权。 说到这儿,他一下子把话题扯到了青藏高原的水源上。其实,印度的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这些大江大河,源头都在咱们西藏,水利资源卡在中国手里,把住了水头,就等于握住了人家的要害。 他说得特别直接:“咱们也不想用水资源这招,可要是真碰上麻烦,中国完全有这个实力和底气。” 这话一出,印媒立马炸了锅。印度《第一邮报》发表文章说:“中国官场传来强硬表态。”国防问题分析师沙尔马还专门出来表态:“高志凯这是在给中国‘水资源施压’打前站。” 印度那边为啥反应这么大?说白了,大家都清楚,中国不仅敢说,还真能办得到。 中印边境西段,中国掌控的区域里,公路和机场一应俱全。而印度那边,有些地方连走路都得靠骡子驮。中国压根儿不用渲染,光是说个“控制”,印度就得合计合计能付出多大代价了。 高志凯这番话虽不代表官方态度,但已经把意思传到了:“中国现在不打算继续含糊下去了,要说清楚、讲明白、落到实处。” 印度政坛上的那股焦虑劲儿直线上升。议会里有人在网上提醒莫迪当局:“中国动手重新划定边界底线了。”还有专家发声,建议大家得提防“高志凯线”,马虎不得。 一次看似平常的发言,却搅动了外交圈,说穿了,这可是戳中了印度心里一直放不下的疙瘩。 “要是真再来一场,印度可比1962年那会儿还要难堪”——张维为可不是随便说着玩的。 2023年6月20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做客俄罗斯媒体RT的《Going Underground》节目。说到中印边境摩擦这档子事,他话没多说,却句句掷地有声。 印度眼下的这些挑衅,大概是它国内政治压力搞出来的幺蛾子。 张维为有话说:莫迪那边一有国内矛盾,老喜欢借外部冲突来分散矛头,这手法用得不止一回。可问题是,这次找错了对象,付出的代价可不低。咋说呢,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打军事牌,印度根本占不了上风。 他把话说得特别直白:“如果中印再来一次,印度要比1962年还要吃亏。”这句一出,网友们都拿它当标题用。 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期间,中国主动宣布停火并撤军,战场上的优势已经非常明显。根据当年的数据统计,中国阵亡722人,受伤1697人;反观印度,阵亡4885人,被俘3968人。 那会儿,印度军队在边境一共布置了43个据点,结果全被中国军队给一锅端了。东段达旺控制住以后,中国没选择一直占着,反倒是主动退了回来。在外交上,中国也坚守了自己的底线,没有做过头。 现在这形势早就翻天覆地变样了。 咱们这边的路网已经四通八达,再加上卫星导航、电子侦查和全天候的武器系统早成了一条龙。反看印度那头,还得靠山里士兵、牲口运输,武器还是老掉牙的苏联货。2020年班公湖那事儿,居然传出印军晚上忙不迭撤走,真有点让人看不懂。 张维为说过一句很有分量的话:中国其实不想打仗,但真要动起手来,这可不是1962年的那种克制风格了。现代中国,不光后勤那是杠杠的,打击更精准,信息指挥也比以前顺溜太多,战术打法早换了天地。 如果印度再越界,它面临的将不是个撤军的邻居,而是一整套现代化的军事体系的包围。 俄媒把这段话全篇刊登出来后,印度那边的研究机构屡屡提及“1962年失败的记忆”。原来曾在印军参谋学院当过教官的安纳亚在节目上直言:“我们根本承受不起再输一次。” 张维为并没有放狠话,仅仅是在陈述事实。 印度媒体对“高志凯线”有些忌惮,也担心现实让他们低头认清现状。 高志凯说完话,印度那边的媒体就一直揪着“实际控制线升级”这个说法不放,炒得热火朝天。 《印度斯坦时报》的专栏里提到:“中国现在的对外表述,已经进入新一轮的思路,历史口号逐渐被实际行动取代。”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顾问穆克吉也表达忧虑:“中国可能把‘水源控制权’变成手里的新王牌。” 印度担心的根源,其实就是早已体会到“控水权”像根悬在脑袋上的绳索,随时让人提心吊胆。 青藏高原的江河,像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还有印度河的那些支流,基本都得先流经中国境内。中国要是在上游建水坝、搞调水这些事儿,压根儿不用提前打招呼或者和谁商量批准。 印度这边民间最纠结的,其实不是中国真的采取了啥行动,而是中国手上有这些选择。“高志凯线”把治理规则一摆出来,印度要再拿“历史主张”说事儿,基本就是自说自话了。 印媒接着热议“如何应对”,有专家建议往达旺地区多派部队,政界有人喊话要重查和中国的投资项目,还有些声音开始批莫迪政府,嫌他们对边境安全动作太慢太温和。 可光靠媒体喊几句,边界问题可压不住。 自2020年加勒万河谷的那场冲突起,2021年班公湖又闹起对峙,一直到2023年各种政策建议提了出来,中印边境这块地方年年都有新“动静”。每次都是印度先嚷嚷,中国这边倒是说干就干,速度相当快。 眼下形势摆在那儿,印度不得不拿主意。要是坐下来聊,幻想可得收一收;假如不聊,那也得有胆量面对对方亮底牌。 说白了,印度最慌的不是“高志凯线”,也不是张维为那句“再打一次更惨”的话,更揪心的,其实是那股硬实力、霸气和人家那份说干就干的信心。 这可真不是吓唬人的。中国话都说得明明白白,实力也摆在那里。等印度真要接招的时候,才发现这话还真不好接,想退都下不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