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年十二月,黄巢的起义军打进长安城,创立了自己的政权。 这会儿,黄巢的局势不仅顺风顺水,也还真是运气不错一波接一波。 可是,打拼了两年,黄巢终究还是难敌关中的局势,不得不败退出来。 黄巢身上可谓是机遇满满,能力也不差,运气也算不错,可为什么最终还是遭遇了失败呢? 形势大好 黄巢的起义军一开始攻入长安时,局势可是相当顺利啊。 讲究实力的话,那会儿的黄巢,几乎没有对手,是真正的佼佼者。 从表面来看,大唐的兵力和版图还远远超过黄巢那会儿的实力。 不过呢,黄巢之所以能从山东一路打到广州,再从广州一路杀到洛阳、长安,说明啊,真正效忠朝廷的不过寥寥无几。 当时啊,黄巢的起义军兵力差不多有几十万,打个连胜不断,士气也是顿时高涨得不得了。 而大唐那个藩镇,大多也都投靠了黄巢。 尤其是河中王重荣、河阳诸葛爽、忠武周岌这帮势头强劲的军阀,都投降了黄王。 另外呀,以前黄巢起义军的最大劲敌,淮南的高骈那家伙挺有势头,但他一心想自己当皇帝,把淮南划成自己的地盘,跟唐皇帝闹得挺不舒服。 那些忠心唐朝皇帝的节度使,比如凤翔的郑畋、义武军的王处存啥的,实力都不算强,搞不到太大动静。 至于之后崛起的沙陀李克用一家,还是没有得到朝廷的认可,没资格参与到局势里。 而且,从民心来看,黄巢那会儿还挺有人气的。 在转战的过程中,黄巢展现出了一些残忍嗜杀的特性。不过,那时候,他杀的多是胡商(比如在泉州、广州)或者贪官污吏,对普通百姓还是挺照顾的。 在转战的过程中,黄巢挺重视规矩,路过不抢掠;到洛阳时也是“供顿而去,坊市晏然”;一旦攻下长安,他还说“黄王起兵本为百姓”,帮贫济困,赢得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所以,这会儿的黄巢,要是想狠追唐朝的官兵,没有人能挡得住;要想稳住局势,也有不错的条件,行进和退却都挺顺畅。 更关键的是,接连不断的好运气,源源不断地降临在黄巢身上! 就这么说吧,黄巢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了好运,还一点点把好局给搞垮了! 错失第一个好运气 黄巢的头一次运气,还是得感谢唐皇帝的恩赐。 唐僖宗这人啊,真是太不争气了,连想着逃命,都搞得一塌糊涂! 十二月五日,唐僖宗带着五百名神策军的兵力,逃出了长安城。 不管是唐僖宗还是跟着他的神策军,平常都过得舒舒服服的,跑起路来也不算快,第一天逃到咸阳就歇下来了。 九号那天,大家赶到骆谷婿水驿;到了十八号,又到了兴元。 照这么算,逃跑的第一天只跑了40里,以后每天平均也才跑50里。而且这一段时间里,跟在唐僖宗身边的神策军,不光人少,战斗力还很差。 黄巢起义军本来就是靠流动作战起家,整个队伍行动的速度哪能只有这个水平呀! 要是真的派出一队骑兵火速追杀,几乎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唐僖宗他们一行人就得全都被抓个正着。 毫无疑问,这一招一出,唐僖宗就算是倒下了,大唐王朝也会另立新君,绝不会就此彻底灭亡。 可惜,唐僖宗没有留下接班人,如果他一旦被处理,各个割据势力就难以同时支持同一位皇帝,大唐的统治核心就会出现裂痕,难以维持。 要是那样,黄巢的起义军未来的局势就会轻松不少! 可惜的是,黄巢只顾着打造自己的新政府,甚至都没有派出一些小规模的部队去追击,结果失掉了一个好机会! 形势变化的开始:致命的战略失误 一旦攻入长安,黄巢原本的有利局面,瞬间变成了不利。 黄巢起义那阵子,基本上就是不断地打游击、跑来跑去的。 在那段为活命打拼的日子里,这些事也算正常的事情,能理解。 不过,一方面,虽然条件成熟可以建立根据地,黄巢却一直没这个念头。 比方说吧,黄巢攻下了洛阳,可他心里的重点一直都是长安,倒没怎么打理一下洛阳的事情。 再一个呢,等到攻下长安以后,黄巢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解决这个问题,可他也没怎么动手去处理! 毕竟,他从广州一路杀过去,把沿途不少唐朝的势力都给搞垮了! 这会儿,黄巢完全可以拆开兵力,去拓展控制范围,这样一来,物资问题也能好转不少! 一旦攻占长安,黄巢却没有调兵去攻打长安周围的州县,反而保持原有阵势。 所以,黄巢的势力范围就局限在长安周边这一片小小的地带。 要清楚啊,唐朝时候关中地区的粮食就不够用,基本上都得靠江淮一带的漕运输送。黄巢那边起义队伍搞了几十万人聚在这块地方,粮食和各种物资能不难嘛! 所以说,想搞钱,这就是黄巢起义军当务之急的头等大事啦! 因为得赶紧挣钱,黄巢很快就把两个至关重要的东西给扔掉了。 败坏形势1:大肆掳掠,丢失人心 没人比黄巢更懂得民众支持的关键性。 黄巢自己就是靠起义发迹的,自然明白争取百姓拥护的那份关键。 不管是战时施行的政策,还是“唐王为百姓起兵”的承诺,都说明,没有谁比他更懂得老百姓支持的重要性。 不过,为了“圈钱”,黄巢很快又变成了老百姓的对头! 唐王当初起兵的初衷还在耳边回响,想着是为了百姓,可没想到起义军一出手就开始搞得一团糟。 起初,他们只杀了唐宗室的人;没多久,就开始赶走有钱的地主,农民军领袖还进了大户人家的宅院,掳走老婆孩子;接着,他们又把普通百姓绑起来鞭打,逼着交财物,说是“淘物”。 结果,前几天还在街头迎接他们的老乡们,现在都开始怀念大唐,嫌弃黄巢了! 败坏形势2:与藩镇关系破裂 刚开始起义军攻占长安时,许多藩镇都纷纷投降归顺了他们。 说到底,对藩镇来说,保护自身利益才是首要的,至于天子是李还是黄,很多时候其实无关紧要。 核心就在于能保住自己的利益! 你得说,黄巢特别明白那些藩镇的势力有多大,还有争取他们支持的必要。黄巢之所以能顺利打到长安,主要是因为他对各个藩镇表态,“吾将入东都,即至京邑,自欲问罪,无预众人”,意思就是他只打算跟姓李的皇帝算账,不惹藩镇,也就是只跟皇帝过不去,不和藩镇为敌。 不过,为了弄到钱,他又不得不跟各个藩镇争利益,真是两难啊! 没多久,河中王重荣、河阳诸葛爽这帮人,都是因为他不停地要求物资,气得直跳脚,重新投靠了大唐,又跟黄巢撕开了脸。 藩镇那边的态度,一向就是“随大流”的,一旦一批藩镇表明站队支持大唐,后头就像滚雪球一样,会有越来越多的藩镇跟黄巢开战! 不一会儿,又重新聚在一起的藩镇军队,也就渐渐包围了长安。 门外的藩镇军队压得人喘不过气,里面的百姓也对自己充满了仇恨。黄巢在长安的日子,基本上差不多到尽头了。 可是···黄巢居然还能一直享受好运的眷顾! 被败坏的好运气2:长安失而复得,但黄巢再次败坏好运气! 没多久,黄巢的军队在藩镇的反击下接连失利。 这会儿,黄巢军彻底失控,变成了一支极其残忍的暴力团队。 像那次,尚让被唐军打败以后,看到有人在长安尚书省的大门上题诗挖苦他,气得不行,结果就一怒之下,杀了三千多人! 事态变得更不妙了! 没多久,唐军就攻打长安了,王处存带着那支五千人的队伍去迎敌,可黄巢一看唐军大队来势汹汹,吓得赶紧跑了。 城里的百姓都跑出来迎接唐军,竟然还用碎瓦什么的攻击黄巢起义军呢! 要说,黄巢的运气,真是无比顺畅啊! 攻占长安的唐军,本想着趁热打铁,不愿意上报情况,也在暗地里拼命赚取功劳,一边还疯狂掠夺百姓财物…… 结果,黄巢一察觉唐军兵力薄弱,马上就组织反攻了。 长安城里的唐军抢劫了不少东西,扛着沉甸甸的战利品,根本无法集中精力作战,很快就吃了败仗! 长安又一次被黄巢攻夺了回来! 不过,黄巢又把这次好运给弄砸了! 黄巢一夺回长安,心里对那些帮过唐军的百姓挺不满,结果又是一通大屠杀,据说死了八九万人。 既然这样,即便黄巢再遇到好机会,终究拿不到把握了! 被败坏的好运气3:四川起义、李克用之乱,以及朱温的异军突起 接着,黄巢的起义军和唐军又一次展开了激烈的争斗! 在881年下半年到882年上半年这段时间里,黄巢的起义军和唐军接连奋战,胜败交替,挺难说哪个占上风了! 到了882年十月,唐朝这会儿还是挺吃劲的,就像王重荣说的那样:“臣贼则负国,讨贼则力不足,奈何”!当时的局势,对黄巢来说,还是相当有利的。 原因就这么简单,黄巢的起义军碰巧遇上了三次不错的运气。 没错,主要还是因为大唐又出了点乱子。 882年的二月和三月,黄巢接连迎来一些挺重要的好消息! 882年二月,唐朝派来的沙陀李克用去攻打蔚州,还和唐军拼了起来! 这样一来,沙陀军不但没来攻打黄巢,反而还得让大唐分兵去应付他们! 其次,此刻大唐皇朝所在的四川,也爆发了大规模的起义! 882年三月,四川那边起义的人马纷纷举起武器,攻占城池,势头发展得挺快! 这样一来,四川不仅没法从天府之国调动更多的人力财力去支援关中,还得把前线的部队抽调回来镇压这场起义呢! 也就这样,大唐朝廷一时真是拿它没辙了! 而另一方面,黄巢麾下的朱温,速度挺快地崭露头角,开始扛起了大梁的大旗! 朱温参加起义也有一段时间了,虽然之前一直挺亮眼的,但还没显露出那种带领大军的真正统帅本领。 在这期间,朱温突然崛起,一下子变成了黄巢军里的重要骨干! 这个阶段起义军的胜利,可能是朱温和孟楷联合带来的,也可能是朱温和尚让合作的结果,总之,此时的朱温已经牢牢站在黄巢起义军的中流砥柱位置了! 这样一来,882年上半年,形势再次偏向了黄巢起义军,局势又变得对他们有利了! 结果,黄巢又把自己的好运气给丢了! 逼反朱温 882年上半年的时候,其实是黄巢扭转局势的黄金时机。 可是,黄巢的起义军又犯了个不咋地的错误! 咱们之前提过,朱温当时的表现真是挺厉害的。 不过呢,朱温他所在的同州,正是渭水北边起义军的唯一根据地,也是他们发起攻势的重要据点,可也是压力最大的地方! 之前,朱温和尚让配合,多次战胜了王重荣,这其实给他们彻底扭转局势,打破僵局,提供了难得的好机会。 不过,朱温的兵力毕竟有限,得靠后方的支援和合作,才能把事情做成! 因此,朱温一再向黄巢求援,希望他能派兵支援! 可能是因为朱温表现得太抢眼,惹得孟楷心里不舒服,反正,孟楷就在中间捣乱,导致朱温的请求根本没法顺利传到黄巢手里! 到了这个时候,朱温实在受不了,就在882年九月,把派来监军的黄巢的人给杀了,然后投靠了大唐! 就这样,黄巢的靠山,变成了大唐的“铁杆!” 到头来,黄巢的幸运气息,也就用得差不多了! 退出长安 哎呀,支柱朱温居然反水了! 差不多在这个时候,四川的叛乱也被平定了,李克用也与大唐朝廷和解了! 882年十一月,李克用、朱温他们几个一块儿开始围攻黄巢啦! 特别是李克用带领的沙陀军,简直就是黄巢军的大敌呢!起义军根本抗不过他们的攻势。 梁田陂一战后,黄巢的起义军被沙陀军狠狠打败,损失了几万精锐,士气受到重创,在关中那一带已无力再站稳脚跟了。 没过多久,黄巢的起义军在华州又遭遇惨败,失去了华州的控制权。 所以呢,起义军除了长安之外,在其他地方再也没什么大的根据地了。而且,从华州、潼关东面撤退的路,也都被封死了! 没办法呀,黄巢只得被迫从长安撤退了。 要说的就是,撤退那会儿,黄巢一路扔钱到处掉,吓得官兵们都去抢,要不然起义军也不容易顺利撤走。 这种点小伎俩还是懂的,不过··· 等黄巢撤到中原后,手里还有十五万兵力,可是···形势已经败了,运气也用尽了,接下来发生的事,没有啥好叙述的了。 黄巢起义军刚一攻进长安,局势也算挺顺,当时运气也差不了。 可是一支反叛的队伍却到处掠夺百姓;一个真正了解藩镇势力的领袖,却轻易放弃了集众力量的想法;一个新建立的政权,也很快就对有才干的人心生嫉妒··· 像这样的队伍、这样的领袖、这样的政权,最终都逃不开失败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