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就是胡来!老师的利益得到保障了、饭碗保住了,学生的利益呢? 最近教育圈出现了件让人费解的事:小学老师要去教高中了。 在山东临沂的多个区县,秋季学期一开始,不少小学、初中老师就要转岗到高中任教。 不光山东,福建、宁夏、江西、新疆等多地都发布了教师跨学段转岗公告。 说是为了应对学龄人口变化,消化小学过剩师资,填补高中师资缺口。 可这事儿怎么看都不对劲 —— 为了保住老师的饭碗硬调岗,学生的利益谁来管? 一、硬跨学段任教,违背教育规律 小学老师教高中,听起来就不靠谱,因为不同学段的教学逻辑根本不一样。 小学教学讲究趣味性,重点是培养习惯、组织课堂,老师得像 “大朋友” 一样和孩子互动;初中是打基础,慢慢引导自主学习;可高中教育拼的是知识深度和系统性,对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逻辑讲解能力要求高得多。 把擅长哄孩子、抓习惯的小学老师,突然推到需要讲透函数、解析几何的高中课堂,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吗? 学生特点的差异就更大了。 小学生需要老师手把手教,高中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能力,甚至会质疑老师的专业度。 小学老师习惯了用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教学,到了高中课堂可能根本镇不住场;而高中生面对连教材难点都未必吃透的转岗老师,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湖州师范学院的调研显示,74 份跨学段教学问卷里,没有一个老师选 “非常适应”,连老师自己都没底,怎么保证教学质量? 二、为保饭碗硬转岗,学生成了 “牺牲品” 之所以出现这种 “乱调岗”,根源是学龄人口变化带来的师资失衡。 这些年小学入学人数减少,老师相对过剩;而高中阶段因为之前的入学高峰,学位在扩张,师资暂时短缺。 教育部门想当然地觉得 “都是教书,跨个学段没问题”,既能让小学老师保住饭碗,又能填补高中缺口,看似两全其美。 可这 “两全其美” 是建立在牺牲学生利益基础上的。 老师的编制保住了,工资照发,可学生要面对的是不熟悉高中教学的老师。 家长们得知孩子的高中老师是从小学转岗来的,能不焦虑吗? 他们担心老师讲不透知识点,担心孩子跟不上进度,甚至有人想转学到师资稳定的学校。 这种 “临阵磨枪” 式的调岗,看似解决了师资调配问题,实则破坏了教学秩序,伤害了家长对学校的信任。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逻辑的延伸:现在为了消化小学老师让教高中,那将来高中生源少了,是不是要让小学老师去教大学? 教育不是简单的 “人员填空”,不能为了保住岗位就无视专业规律,把学生当成资源调配的 “试验品”。 三、家长不放心,老师也煎熬 跨学段转岗这事,老师和家长都不买账。 对老师来说,没人愿意离开熟悉的讲台去 “跨界冒险”。小学老师习惯了低学段教学节奏,突然要啃高中教材、备难度翻倍的课,压力山大;有些老师甚至没有高中教师资格证,转岗后还要边教书边考证,身心俱疲。 报道里说不少老师 “并不愿意调往高中”,可在编制压力下,他们没多少选择余地。 家长的担忧更直接:孩子的学业耽误不起。 高中是升学关键期,知识点难度大、系统性强,老师的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成绩。 家长们不是不信任老师本人,而是质疑这种 “非专业调配”—— 一个擅长教拼音识字的老师,怎么突然就能讲明白物理公式、化学方程式? 这种不信任一旦产生,就会变成对学校的质疑,甚至引发家校矛盾,最终影响的还是学生的学习心态。 四、优化资源可以,但不能 “胡来” 应对学龄人口变化,优化师资配置没错,但不能违背教育规律 “硬来”。 跨学段任教不是不行,但得有前提、有方法,不能简单粗暴地 “拉郎配”。 首先得看老师的专业背景和意愿,优先选有高中教师资格证、学科知识扎实的老师,通过自愿报名加选拔的方式筛选,而不是搞 “摊派”。 选出来的老师也不能直接上讲台,必须经过系统培训。 针对高中教材难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等内容做专项提升,甚至安排有经验的高中老师带教一段时间,帮他们适应新学段。 教育部门得拿出真金白银和时间成本,而不是一句 “转岗” 就完事。 更重要的是做好长期规划。 根据学龄人口变化趋势,提前 5 到 10 年规划师资储备,比如调整师范院校招生方向,针对性培养高中急需学科老师;探索小班化教学,让过剩师资发挥更大价值;在职称评定、待遇上给跨学段老师倾斜,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些措施虽然麻烦,但能保证教学质量,比 “硬调岗” 靠谱得多。 五、学生的利益,才该是底线 教育的核心是学生,任何资源调配都不能越过 “保障教学质量” 这条底线。 老师的利益要保障,饭碗要保住,但不能以牺牲学生的成长为代价。 小学老师有小学老师的价值,高中老师有高中老师的要求,硬把两者 “跨界融合”,看似解决了眼前的师资问题,实则埋下了教育质量的隐患。 我们理解地方教育部门的难处,也心疼老师的无奈,但教育不是 “拆东墙补西墙” 的游戏。 学龄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更科学、更长远的方案,而不是急功近利地 “乱调岗”。 只有把学生的利益放在首位,尊重教育规律和教师专业发展,才能既优化资源配置,又让家长放心、学生受益。 小学老师教高中,本质上是 “用错了方法” 的资源调配。 应对挑战可以,但不能 “胡来”。老师的饭碗要保,学生的利益更要保,这两者不该是对立的。 希望各地在优化师资时多些科学规划,少些 “拍脑袋决策”,别让 “保老师饭碗” 变成 “坑学生前途” 的糊涂事。 互动话题:你觉得小学老师能教高中吗?如果遇到跨学段转岗的老师,你会放心让孩子跟着学吗?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