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0日,菲律宾拉拢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南海展开所谓“第12次多边海上合作活动”。 四国军舰在巴拉望岛西北近海的南海海域摆开阵势,进行反潜作战、舰船通讯和编队航行训练。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田军里空军大校11月1日直接点名菲律宾“故意拉拢域外国家搅局南海”。 美菲澳新这次联合军演参演阵容包括美国海军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澳大利亚海军巴拉特纳号护卫舰、新西兰海军奥特亚罗瓦号补给舰以及菲律宾海军何塞·黎刹号护卫舰。 演习内容涵盖通信演练、跨甲板演练、海上补给、反潜作战等科目。 菲律宾海军军官安德烈斯在军演中宣称“如果遇到入侵,他们一定会做出反击动作”。 然而菲律宾海军实力有限,在联合军演中更多扮演“场地提供者”而非“平等伙伴”的角色。 面对四国军演,中国南部战区迅速作出反应,派出5艘海军舰艇进行贴近监视,最近距离仅有3-5海里。 这种近距离监控导致四国军演难以顺利展开。 10月31日,作为对四国军演的反制,南部战区在黄岩岛进行了海空联合战备巡逻,加强了对黄岩岛的管控。 在四国南海军演的同时,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参加了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东盟防长会议。 会议期间,赫格塞斯采取了咄咄逼人的姿态,公开抨击中国“制造南海矛盾”。 赫格塞斯的发言可总结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心思想是美国是太平洋大国,绝不会退出。 基本点之一是威慑,他再次老调重弹,对中国在南海和台海的行动表示“严重担忧”。 基本点之二是预防,他强调“不寻求冲突”,并赞扬自9月以来两军沟通的“良好势头”。 这种“威慑+预防危机”的组合拳,是美国对华标准操作程序。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赫格塞斯在会议期间还与印度防长拉杰纳特·辛格签署了一份为期十年的军事框架协议。 这与对华的威慑姿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美国在印太地区“拉拢印度+威慑中国”的双轨战略。 在会议现场,中美防长举行了会晤。 中方展现了战略定力,肯定保持沟通的重要性,同时明确表达坚定维护主权利益的决心。 在四国军演和东盟防长会议的双重背景下,菲律宾的一些言行尤其值得关注。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在东盟峰会上宣称菲律宾将成为“地区合作的可靠伙伴”,但同时菲律宾海军却在南海参与具有明显对抗性质的联合军演。 更令人担忧的是,多名菲律宾现任和前任高级国防官员近期表态,声称菲律宾政府应利用巴丹群岛的战略价值,主动介入台海问题。 这种言论表明菲律宾部分政治精英正试图超越南海争端,卷入更高风险的台海局势。 巴丹群岛作为菲律宾最北端的领土,距离中国台湾岛仅约200公里,是巴士海峡的咽喉要道。 美军据报正试图在巴丹群岛建立多个港口和基地,以便在台海冲突爆发时快速介入。 小马科斯政府甘当域外大国的“马前卒”,不断升级南海挑衅行为,政治算盘打得叮当响,但事实上并不得人心。 在菲方船队侵闯黄岩岛反遭迎头痛击之后,马尼拉爆发了更大规模的抗议,成千上万民众加入“万亿比索大游行”。 美菲之间的军事合作并非始于此次四国军演。 2025年4月21日至5月9日,美菲举行了第40届“肩并肩2025”联合军演,参演人员共约1.4万人,包括9000名美国士兵和5000名菲律宾武装人员。 与以往演习不同,“肩并肩2025”演习将实兵实装纳入虚拟构造性演习场景,进行了全面作战测试,范围涵盖陆、海、空、天、网各域。 演习期间,美国首次在菲律宾部署并投入使用其机动式陆基反舰导弹发射装置——海军陆战队远征舰艇拦截系统。 这也是“台风”导弹系统首次在这类演习中使用。 此次演习的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日本海上自卫队首次以正式合作伙伴而非此前观察员的身份参与演习。 演习期间,日本最上级护卫舰“能代”号与美国海军“舒普”号和菲律宾“黎刹”号一起在黄岩岛海域进行了联合巡逻。 10月上中旬,美菲还在南海地区开展了一场名为“萨马萨马2025”的联合军事演习。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演习不仅美国和菲律宾派出舰艇参与,日本也派出了舰艇加入。 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布局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将南海问题与台海、东海问题联动,制造“三海联动”;二是推动在南海周边的“小多边化”军演日益密集;三是西方国家介入南海事务的情况增多;四是加强在菲律宾的军事部署。 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基地数量从5个增加到了9个。 紧随其后,日本、澳大利亚相继与菲律宾签订了驻军协议,这意味着它们未来有可能将军队或相关作战平台部署到菲律宾。 美国印太战略下的军事扩张步伐明显加快。 更多南海域外国家试图通过与菲律宾加强双边合作,将自身的军事力量向南海地区部署。 这种行为背后,是美国试图构建一个以自身为核心的军事同盟体系,加强对南海的控制,维护其在亚太区域的战略利益。 然而,美国这一努力在东盟内部效果有限。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明确表示:“如果他们与中国有问题,那不应当施加在我们身上。 我们与中国没问题。 ”新加坡、印尼等国领导人也多次表达不愿选边站队的立场。 东盟国家总体较为明智,多数国家拒绝选边站队。 它们都担心“大象打架,草坪遭殃”。 历史的教训值得深思。 2016年所谓“南海仲裁案”后,阿基诺三世政府被民众的怒火赶下台。 今天的小马科斯政府似乎正沿着同一条道路前行。 美国给菲律宾的开出的“空头支票”能兑现多少? 《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中“依据本国宪法程序采取行动”的模糊表述,始终是悬在美菲联盟头上的问号。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的评论一针见血:马科斯总统的行为使菲律宾成为“东南亚唯一对中国抱有敌意的国家”。 而巴士海峡的潮汐涌动,似乎预示着更大的地缘政治风浪正在酝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