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牛市里,瑞银的操作堪称“神准”——他们不仅抓住了21只股价翻倍的A股,还提前埋伏了年内唯一涨幅近20倍的超级牛股上纬新材。 外资机构在A股市场的玩法正在颠覆传统认知,从价值投资到题材炒作,切换得游刃有余。 最新数据显示,瑞银在二季度末重仓持有上纬新材70万股,直接跻身前十大股东之列。 随后市场传出利好传闻,该股连续涨停,年内涨幅飙升至1893%。 这种精准的“潜伏式”操作并非孤例,瑞银同期还布局了天普股份、宏和科技、新坐标等20余只股票,涨幅均超过100%。 从持仓结构来看,瑞银明显偏向小市值和题材股。 比如领湃科技一季度同时被瑞银、摩根、高盛等多家外资机构新进建仓,年内涨幅达103%。 这类标的通常具备高贝塔属性,在市场流动性充裕时更容易爆发。 瑞银策略师孟磊曾公开表示,2025年A股小盘股可能因海外营收占比高而跑赢大盘。 外资的操作逻辑正在多元化。 部分机构一边发布看好科技板块的研究报告,另一边却频繁进行短线交易。 例如2025年二季度,外资曾大幅流入并推高A股科技股,但同一机构的不同席位可能同时出现买入和卖出操作。 这种“言行不一”的策略显示出外资对短期套利机会的敏感度。 瑞银对A股的整体判断仍偏乐观。 他们预测2025年沪深300指数每股收益将增长6%,非金融板块盈利可能从负转正。 政策宽松和低基数效应被视为盈利复苏的关键催化剂。 但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并非总是成功,瑞银新进的大东方等股票目前仍处于被套状态。 从资金流向看,外资正在加强对A股的配置。 2025年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月至6月单月净流入规模跃升至188亿美元。 QFII二季度新进374只个股,重点集中在化工、医药生物、机械设备等行业。 这种布局与瑞银推荐的“受益于政策宽松和自主可控”方向高度吻合。 机构调研动向暴露了外资的偏好。 2025年以来,外资密集调研中微公司、时代电气、汇川技术等高端制造企业。 威灵顿投资管理在报告中强调,中国在电动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创新是吸引全球资本的关键。 这与瑞银看好电子、家用电器、通信等板块的逻辑形成呼应。 市场交易结构的变化也为外资操作提供土壤。 瑞银分析指出,当前A股市场存在五类资金流:国家队资金偏好高股息板块,量化基金活跃于小盘股,而散户和短期投资者则推升题材股热度。 这种多元化的资金格局使得外资能够灵活切换策略。 外资的“聪明钱”标签背后是强大的研究能力。 瑞银等机构能提前捕捉行业趋势和政策红利,比如DeepSeek开源模型降低AI应用成本后,外资迅速布局机器人、金融IT等相关领域。 这种信息优势让他们往往比国内资金更早发现机会。 但跟风外资操作需要保持警惕。 部分外资炒作的小市值股票基本面薄弱,估值偏高,拉高后可能存在高位兑现风险。 例如某些半导体概念股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下仍被外资短期炒作,涨幅与基本面严重背离。 从估值角度看,A股仍具备吸引力。 瑞银数据显示,当前A股估值较新兴市场折价约20%,而历史上长期处于溢价状态。 无风险利率下降和财政政策支持可能进一步压缩股权风险溢价。 这为外资持续流入提供了基础。 行业配置方面,外资显示出高度一致性。 科技、高端制造、医疗保健成为外资调研和持仓的共识性选择。 联博基金认为,“反内卷”政策有望提升中国企业分红水平和净资产收益率,强化长期投资价值。 瑞银的操作案例揭示了外资在A股的生存法则。 他们既会长期持有银行、保险等稳健板块,也不放弃题材股的短期波动机会。 这种“双轨制”策略在2025年的结构性行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外资持有A股市值已达2.5万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8%。 对冲基金在8月以七周来最快速度净买入中国股票,使中国成为全球对冲基金净买入量最大的市场。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